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外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适应我们外科发展趋势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临床实习教学同样是在不停的摸索中以求探索出一种适合现代血管外科学发展方向的教学方法,这一直是教师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现代外科的发展要求在临床教学中把握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要指导实习生把书本知识应用到临床实际工作中,既能适应临床工作的需求,也能符合现代化外科的发展潮流。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病例为先导,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能力,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血管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开展的PBL教学模式效果良好,值得在今后的血管外科临床教学工作中作进一步尝试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CT静脉成像(CTV)在布加综合征(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5月—2021年11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BCS患者136例。其中男78例、女58例,年龄24~82岁。患者均经CTV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下腔静脉、肝静脉及侧支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观察项目:(1)观察BCS患者的CTV影像学表现;(2)比较CTV与DSA在评估和诊断阻塞血管及BCS合并血栓、肝癌等的差异。结果 (1)BCS患者的CTV影像学表现:肝硬化,脾肿大,腹水,尾状叶明显增大,增强早期见尾状叶及肝左叶中央部分迅速强化,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中心扇样强化),延迟强化密度趋于均匀,并可见侧枝循环形成。(2)CTV与DSA在诊断肝静脉节段性阻塞、肝静脉膜性阻塞、肝静脉广泛性阻塞、下腔静脉节段性阻塞、下腔静脉膜性阻塞、下腔静脉膜性带孔阻塞及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3、0.00、0.00、0.44、0.13、0.25、0.80,P值均>0.05)。CTV诊断BCS合并肝癌(5例)优于DSA(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46)。两者诊断BCS合并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P=0.118)。结论 CTV可准确显示BCS患者的血管病变,具有与DSA相当的准确性,而且对合并肝癌的诊断优于DSA,可为BCS的术前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个性化的杂交手术方式在复杂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6年7月-2018年9月26例复杂性多节段LE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45~88(66.4±10.8)岁。采用个性化腔内联合开放手术的杂交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BI)、间歇性跛行距离及一期通畅率等情况。结果 26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下肢缺血症状改善。出院时:术后患肢ABI升至 0.89±0.14,明显高于手术前的0.41±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1,P<0.05);间歇性跛行距离(523±56)m,明显长于手术前的(132±46)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2,P<0.05)。26例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术后6个月一期通畅率为92.30%(24/26),患肢保肢率为100%(26/26),患者生存率100%(26/26);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为76.92%(20/26),保肢率为92.30%(24/26),患者生存率为100%(26/26)。结论 对于累及多节段的复杂性LEASO,采用个性化的杂交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患者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5.
前瞻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多平面静脉造影资料,测量其下腔静脉(IVC)直径、左髂总静脉(LCIV)开口0、20、40、60、80 mm处髂静脉直径、IVC与LCIV所成角度、LCIV长度。最终解除压迫后LCIV直径为(15.6±1.9)mm,髂外静脉(LEIV)为(11...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CT静脉成像(CTV)技术在布加综合征(BCS)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58例BCS患者进行CTV检查,对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侧支血管进行重建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CTV检查,被明确诊断为BCS。其中下腔静脉隔膜型19例,短段病变型15例,长段病变型8例,肝静脉型9例,合并血栓形成的7例。所有患者均见到侧支血管不同程度的代偿扩张,肝脏硬化及脾脏肿大等表现。结论 CTV技术的应用对于BCS的诊疗具有图像清晰、直观、全面,能够显示病变血管部位、性质及长度的优点,还能观察侧支血管扩张及肝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44例腔内治疗的IVCS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左髂静脉完全闭塞,放弃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99.6%(243/244)。243例患者中94例行单纯球囊扩张,149例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175例合并下肢静脉曲张者行二期手术治疗。224例随访3~27个月,期间患者静脉曲张无复发,左下肢肿胀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总有效率达100%;63例皮肤色素沉着得到不同程度减退,30例静脉性溃疡患者得到愈合或缓解。单纯球囊扩张患者与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患者的左下肢肿胀完全缓解率、溃疡完全愈合率、髂静脉再狭窄或血栓形成率在术后6个月时均无统计学差异(96.0%vs.99.0%、84.6%vs.100.0%、5.3%vs.2.0%,均P0.05),但术后12、24个月时,后者均明显优于前者(70.0%vs.96.0%、61.5%vs.94.1%、12.8%vs.2.0%;60.9%vs.94.8%、53.8%vs.94.1%、23.5%vs.2.1%,均P0.05)。结论:腔内治疗IVCS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联合支架植入的中期疗效优于单纯球囊扩张。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支架直径、支架长度;精确合理地定位支架;规律足量的抗凝治疗,对于保证远期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 n=50)和对照组( n=50)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和SF-36量表...  相似文献   
10.
孙勇  余朝文  卢冉  聂中林  王孝高  高涌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8):1016-1018,1021
目的:探讨经导管持续溶栓联合间歇性脉冲抗凝治疗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下肢DVT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尿激酶不同使用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将10万单位尿激酶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48 mL,以4~8 mL/h持续泵入,维持24 h,治疗期间应用低浓度肝素溶液脉冲式冲洗溶栓导管辅助置管溶栓,2~3次/天;对照组30 min内一次性用完,无肝素溶液和地塞米松使用。结果:治疗1、2周时,观察组病人下肢肿胀缓解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和P<0.05);治疗2周时,2组肿胀缓解度、疼痛程度和观察组静脉通畅度均明显优于治疗1周(P<0.01)。治疗后,2组病人动脉血氧分压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治疗有效率为65.00%(13/20),与对照组的35.29%(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例病人共随访32例,随访时间90~360 d,观察组1例病人轻度肿胀(5.56%,1/18),对照组4例中度肿胀(28.57%,4/14),彩色多普勒超声超或下肢顺行深静脉造影检查显示瓣膜不同程度破坏,髂股静脉及腘静脉部分血栓残存或复发。结论:经导管持续溶栓联合间歇性脉冲抗凝治疗能缓解DVT病人下肢肿胀,改善静脉通畅度,并有助于减少血栓残存及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